晋中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czj-2020-0014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01-07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三个三”工作思路和举措,积极落实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持续增强改革活力,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一)收入规模和支出规模“双扩大”,财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持续增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明显,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连续多月领跑全省,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共完成150.81亿元,同比增长27.74%、增收32.75亿元,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三,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18%,12个县(区、市)全部完成收入任务并实现同比增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300亿大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2.81亿元,同比增长15.74%、增支43.89亿元;民生类支出达265.94亿元,同比增长15.12%、增支34.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8%;全市财政收支运行保持良好态势。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围绕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强化重大项目管理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内容,出台了《晋中市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办法》、《晋中市财政局部门预算管理业务内部操作规程》等制度,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日常监督、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加快全市财政支出进度,有效防止资金闲置和沉淀。

(二)民生福祉和投入水平“双增强”,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统筹各类资金6.3亿元,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下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8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拨付资金1.13亿元,用于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贫困县村集体经济和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等,支持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2018年,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超6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27亿元,较上年增加5900万元,增幅为35%,市级投入居全省前列。统筹解决扶贫资金缺口3.4亿元和4.4亿元,有力支持和顺、左权如期脱贫。出台《晋中市政策性扶贫保险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足额安排贫困县特色农产品贷款贴息资金,设置年度扶贫考核和新增贷款奖励,鼓励市直各部门节约支出用于精准帮扶,多方式支持脱贫攻坚。综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大力支持技能提升和创业带动计划,有效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城乡低保、养老等各类民生事项的保障标准不断提高。重点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不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均衡化发展。持续推动城市建设,大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村容村貌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成功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获得中央三个年度奖补资金9亿元、省级奖励资金1000万元。全力保障“三基建设”。出台《晋中市“三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筹财政资金7.11亿元,用于扩大省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范围,促进基层机关运转效率提升、工作效能改进、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等。在全省率先引用竞争性投入机制,通过对全市108个乡镇基础设施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填平补齐省市资金竞争性投入方案》,对各乡镇进行统一评分,将补助标准定为五个档次,确定资金分配方案,推动乡镇机关办公用房投入水平均等化,确保资金精准使用在最亟需改善办公用房条件的乡镇机关。两年来,共投入资金5635万元,有效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推动供改和支持综改“双稳固”,财政对经济转型的驱动力不断强化

支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发展。明确晋中开发区与市本级、榆次区的划转基数,拨付资金2000万元专项支持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并对开发区税收收入增量省市分成部分予以全额返还。支持“农谷”发展品质提升。连续两年安排新增债券5亿元,统筹各类专项资金近2亿元,用于支持“农谷”建设。支持产业发展壮大。安排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1亿元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设立人才、科技、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促转型增动能投资基金效用。新增投入5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发展。充实促转型增动能担保资金1700万元,不断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持续加大人才投入。市级人才投入超过太原市,在全省排名第一,获得省财政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推动PPP模式高效运转。全市储备项目78个,进入财政部管理库51个,共有21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3个)和省级(18个)示范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2.16亿元,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以及规范程度位居全省前列。晋城市就PPP模式运用于城市建设,专门来晋中进行了专题调研。

(四)健全机制和深化改革“双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深化预算编审制度改革。制定《晋中市财政局加强预算编审、预算调整、科目调剂管理工作的内部实施规程》,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流程、编制依据和编制内容等进行全面规范,提升预算编制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通过推进预算编审制度改革,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内容更加完善、约束更加有力。优化市县财政关系。根据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推动介休市省直管县改革试点,2018年介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96%、增幅全市第一,财政实力得到增强。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将开发区上解市级税收净增部分,以专项资金方式予以返还奖励,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全市债务的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全市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市没有出现政府债务率超过警戒线100%、违法违规被问责和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2018年全市争取新增政府债券43.14亿元,政府债务规模始终在限额内增长。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出台《晋中市进一步加强市本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试点,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晋中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评办法》,对市直21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绩效考评,发现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推动单位整改解决,有效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晋中市对国有资产实施绩效管理的做法,受到了省财政厅通报表彰。

二、2019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决胜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合理区间增长,确保财政收支运行的稳定。稳步壮大收入规模。合理规划中长期收入目标,保持市县收入的合理增长和可持续化发展,保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9%,实现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既定目标。要对标全国财政收入强市,增强财源建设力度,努力提升税收占比,不断优化收入质量。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细化征管举措,确保应收尽收。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发挥好政府债券作用,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本保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除重点和刚性支出外,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预算支出,节约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以及支持扶贫、教育、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稳步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实部门预算。进一步改进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全方位加强预算执行监控,促进经费规范合理使用,从根本上避免资金浪费、闲置等问题发生。进一步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拓展公开内容和范围,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二)坚持服务转型发展,不断提升驱动能力

以“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为主线,围绕资金引导,在转型综改上下大气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转型综改。抓住国家支持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打造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结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落实好对晋中开发区和“农谷”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在资金调度、债券支持、政策扶持上敢于破冰,初步建立起更加有效支持重大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新机制。提升财政扶持质量。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协同发展。落实省对县税收增长奖励扶持机制,调动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支持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增加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促进科技创新。研究制定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办法,推动财政科技资金由“事前资助”向“事后补助为主、事前资助为辅”转变。设立科技专项资金,通过科技创新项目贷款担保、科技创新券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设立人才发展、品牌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才载体建设、品牌发展,以及“小升规”企业奖励、重点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补助等。严格落实一次性创业就业、人员培训等补贴,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强化服务保障。设立晋中市质量和品牌发展、晋中市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等奖励资金,开展“四上”企业培育扶持奖励、新认定的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对获得品牌价值创新成果和品牌评比表彰企业予以奖励,以及对入驻晋中市工业云平台的企业进行补贴。

(三)坚持壮大民营经济,不断强化引导能力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势,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推动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地,支持“百强千企万户”培育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晋中集聚。每年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电子商务发展。高效运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改造及转型升级。设置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开展出口信用保险补助,支持我市企业开拓市场。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市级将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3亿元,各县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对足额还贷出现困难的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周转服务。为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现代农业(畜牧)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担保。设立1000万元市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对合作银行机构因企业放贷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补偿。开展市级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评价激励,对企业上市融资予以奖励。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降低增值税税率,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继续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四)坚持做好“三大攻坚战”,不断优化支撑能力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财政职能,做到重点领域重点推进,推动各项任务目标按时完成。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目前,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县的隐性债务较高、化解压力较大。要不断健全管控机制,合理分配政府债务限额,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合规合法举债。要严控PPP项目10%支出红线,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要定期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估,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风险。要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坚决制止盲目建设、脱离财力超前建设的错误理念。要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处置、多策并举,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要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省厅明确,在保持隐性债务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暂时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在严格依法解除违法违规担保关系的基础上,对必要的在建项目,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避免项目资金断裂,出现工程烂尾;要科学合理安排专项债券投向结构,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在专项债券发行完成前,对预算已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项目通过先行调度库款的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债券发行后及时调整。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不断提升扶贫资金效益。重点支持榆社脱贫摘帽,争取省级扶贫资金1.2亿元,市级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安排新增债券2亿元,市直各部门统筹项目资金1亿元。市县两级要在10月份,开展对全市和各县资金使用及整合情况的盘点评估,进行“回头看”,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坚持把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增加污染治理投入,继续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规模。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奖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抓好汾渭平原城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中央和省级资金的使用。持续加大城市人居环境PPP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建设。

(五)坚持构建民生财政,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号工程”,做到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资金优先调度、民生事业优先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发挥山西农谷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持农村产业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继续用好财政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开展一事一议,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保障就业资金稳定持续投入,多方式促进创业。继续提高城乡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低保优抚等补助标准,建立政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缺口责任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巩固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办学,推动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支持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和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同发展。

(六)坚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管理能力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财税体制改革重大任务,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抓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国有资产报告等财政数据基础管理工作,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完善市县财政体制。结合国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推进实际,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级与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努力在明晰和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事权关系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着力从财政体制上调动各县(区、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财政体制在促进各县错位发展、市县联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加大对重大政策、项目的绩效监控力度,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落实,探索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效衔接的办法。持续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完善项目支出分类管理,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市级全面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并在全市逐步推开。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改革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费供给方式。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做好涉改单位经费划转、预算调整、资产管理等工作。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