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czj-2020-00148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8-01-07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两个全面”奋斗目标,坚持保战略、保基本、保重点,用财政工作实绩,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一、统筹收支职能,科学谋划财政大盘,推动财政事业合理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增强支出管理的刚性约束,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监管,提升全市财政收支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提升财政收入的科学化程度。针对今年全省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合理分析和研判晋中的收入潜力,科学制定收入任务和目标,保证全市财政态势正常发展。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8.06亿元,同比增长17.12%、增收17.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全省第四,增幅排全省第六;市本级和12个县(区、市)同比全部增收,10个县实现超收。并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全市财政收入的中长期规划,增强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支出进度的常规化考核。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8.92亿元,同比增长12.85%,增支31.75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各项支出需求。同时,为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出台了《晋中市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考核办法》,从4月份开始对市直预算单位及各县(区、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进行逐月通报,5月组织约谈了7家连续两个月支出进度排名倒数10位的市直预算单位,6月组织约谈连续两个月预算执行不达进度的昔阳县财政局。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支出进度相关工作。

(三)增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约束,未纳入中期规划的项目,不列入年度预算。全面启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试点工作,完成公务卡系统和预算执行动态查询系统建设,提高财政资金和账户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预算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优化资金审批流程,将预算单位所有基本支出全部设置为系统自动审批。开展扶贫资金、预决算公开、会计监督等各类专项检查十余次,促进全市财政资金的规范化使用。

二、瞄准工作中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民生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服务人民的工作理念,瞄准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领域,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统筹使用力度,全力保障民生发展基本需求。

(一)综合提升民生发展水平。2017年,全市民生类支出231.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82%,同比增长13.16%、增支26.87亿元。粮食直补、“暖心煤”等各类惠农补贴足额保障,涉农补贴资金实现封闭运行、直达农户。城乡低保、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基本公卫等各项社保提标政策落实到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健康晋中建设得到有力保障。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构建了一套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规模持续扩大,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场馆品质不断提升。

(二)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切实做到扶贫资金“双增长”,2017年市财政下达扶贫专项资金1.68亿元,同比增长29.23%。出台《晋中市创新完善财政政策全力保障脱贫攻坚的实施办法》,全市用于扶贫的资金总量不断增加。市本级设立5000万元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及贴息资金,鼓励机关单位节约经费用于扶贫,多渠道支持脱贫攻坚。

(三)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拨付资金42.84亿元,开展市政重点工程项目132个,支持城市道路建设、街道综合整治、城市园林建设、街道亮化、污水处理和小街巷改造等,综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开展美丽乡村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涉及村道路硬化、村道路亮化、人畜吃水、自来水管网建设等十多项惠及农民的公益工程,受益人口67万。支持危房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下达资金6.91亿元,用于“煤改气”、“煤改电”、燃煤锅炉淘汰等,全力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三、支持转型综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发展

不断放大财政资金效用,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持续壮大产业扶持资金,支持转型综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企业升级壮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推进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财政厅《关于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开发区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精神,在2010年省政府批准晋中市财政管理体制范围内,制定了《调整完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财政体制方案》,明确了开发区与榆次区、市本级与开发区支出基数和上解金额,明确了开发区税收征管范围和划转基数,确定了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市级调整和完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财税体制工作全部完成。

(二)优先支持“农谷”建设,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将扶持“农谷”建设列入全省强农惠农政策,每年予以支持3000万元。

2017年到位资金,作为“农谷”建设基金政府资金,用于科技攻关、农业创新和人才引进等。2017年12月又争取省财力补贴2000万元,专项用于“农谷”建设。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和省扶贫开发公司在“农谷”建立分公司,并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市级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增债券资金中拨付6亿元,从项目资金中切出3000万元,专项用于“农谷”项目建设。农业担保贷款上重点向太谷倾斜,太谷在保农业企业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向财政部和农业部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国家已经立项,按以奖代补形式,奖补资金1亿元。

(三)扶持新兴产业壮大。新设立“晋中市促转型增动能投资基金”,共拨付资金5490万元,重点支持和引导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转型升级新动力。下达市级产业资金3.32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吉利汽车、晋能光伏、科创新城的政府性奖励扶持等,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下达中小企业资金3267万元,主要用于“小升规”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中小微企业品牌建设和业融资模式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落实“减税降费”,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明确目录清单以外收费有权拒缴。

(四)稳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力度,提高PPP项目质量和规范程度。全市PPP项目储备数量达74个,总投资规模583亿元,已启动实施项目31个,其中市级10个、县级21个;示范项目13个,其中省级示范项目10个,国家级示范项目3个。市本级已启动项目12个,总投资156亿元,政府前期股权投入仅为4.87亿元。

四、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

(一)建立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健全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提请市政府成立了晋中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暂行办法》。并于11月,编制《晋中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提交市政府批准并印发。2017年,共获得置换债券额度30.13亿元、新增债券额度25.05亿元,均已下达市县、运行良好。

(二)着力支持“三基建设”。加大基层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乡镇运转经费标准,发放乡镇干部伙食补贴,支持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和改善乡镇机关生活条件,着力保障乡镇人员、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提高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标准,在省确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上,再提高5000元,加大对村级组织的保障力度,全年共下达补助资金1.9亿元。

(三)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出台《晋中市财政局关于强化市直各预算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各单位规范运行,并形成了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方案。打造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市本级219家非涉密预算单位都已经在预决算公开平台上公开本单位部门预决算,公开率达到100%。强化预算绩效理念,所有项目支出要填报明确的绩效目标,集中财力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市级非税收入全部编入市级预算草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了2016年度市属企事业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暨主管部门经营绩效监管考核和2017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相关工作。

五、开展“两学一做”,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用讲话取得实效

坚持把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局统领,作为推动全市财政工作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全局干部职工的根本任务。

(一)主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局的首要政治任务,增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了贯彻十九大的“一通知三方案”,邀请十九大代表和省市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党组书记带头做报告宣讲和精神贯彻,党组成员轮流到党支部讲党课,组织全体党员和各党支部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并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全局大会、单位电子屏、大调研等多种形式集中学习和宣传。

(二)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局党组集中学习研讨16次、机关党委组织集体学习10次,邀请专家讲座4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出台27项改革措施和18项全力攻坚深度贫困财政保障措施。用脱贫攻坚促进“两学一做”,开展了“五四”扶贫实践行、“六一”关爱助学行和“七一”党员慰问行等系列扶贫实践活动。

(三)不断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坚持依法理财理念,提升依法用财能力,推进财政法制化建设,全年共修订出台各类制度35项,健全和完善了全市财政法制体系。开展内控建设,强化内部管控,制定27项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形成了“1+12+27”的内部控制模式。依法编制预算,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方案,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调整,推动财政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六、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财政干部素养提升

坚持把党建落到实处,将党建和财政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构建部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打造清正廉洁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局党组带头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组建设的各项要求,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全年共召开局党组会议29次,召开机关党委会议8次,及时传达上级的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局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加强和改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各支部“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并对顺利完成局支部换届。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根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重点要求,制定《晋中市财政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解意见》,对党风廉政工作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9位班子成员承担主体责任任务42项。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签订完成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一把手”开展廉政谈话和约谈80余人次。认真开展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自行“回头看”专项行动,对照查找出28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修订完善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开发了财政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目标任务考核的日常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三)不断加强“三基建设”。在支持全市“三基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三基建设”水准。制定《“三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16个建设任务、49项具体措施。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政府财务编报、批办事项一体化等系统建设。制定完善“三手册一指南”,制定完善基础工作目录和工作运行流程图,形成了岗位责任体系。组织“五星”级党组织创建和精神文明单位的创建,建立基本能力准入机制和评价体系,开展干部基本能力实践锻炼,提升财政队伍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在会计管理、基础信息统计、老干部管理、财政宣传、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许多工作名列全省全市前茅。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财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全市的财政规模偏小,支持转型发展力度不够;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层次低、布局散等情况;财政扶持方式单一,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不高;民生需求不断加大,财政保障难度加大;民生保障处于初级层次,精准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的限制、又有财力不足的困扰。下一步,全市财政要认真审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

七、当前财政发展态势分析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税收收入收入规模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向科学化迈进。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8.0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8亿元,同比增加21.18亿元、增长34.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升近10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之比由2016年的6:4变化为7:3。税收收入可以更加直观的体现经济发展潜力和程度,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一方面,体现了全市财政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并向科学化和可持续化不断迈进;另一方面,展现出企业的盈利增加、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说明了全市近几年来促进转型、推动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二)县域收入完成良好,新旧动能持续发展。全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07亿元,同比增长16.39%,增收12.12亿元,超过序时进度8.25个百分点,12个县(区、市)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增幅最高的达43%。1-12月份,从我市重点监测的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看,总体呈现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齐增收的良好态势。从传统产业“煤焦冶电”情况来看,四大行业税收比重大幅提高,煤炭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19.12%,焦炭行业税收同比增长225.87%,冶炼行业税收同比增长488.13%。四大行业占全部税收总额的46.88%,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长37.0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成效显现,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100.49%,特别是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制造行业增速较高,如:汽车制造业税收增长659.56%,造纸和纸制品业税收增长338.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45.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9.30%,通用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38.97%。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问题依然突出。晋中经济倚重于煤焦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受全市经济结构决定,晋中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税收,煤炭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市的财政收入。几年来,全市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培植和涵养财源,包括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特殊装备制造等等,但受经济发展换挡、支柱产业疲软、产业规模初期和地域局限性等影响,财源结构多元化的局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难以对全市财政收入形成强有力地拉升。

(四)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以2014-2017年为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16亿增长到了279亿,三年间增长29.17%。反观四年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8亿元、100亿元、101亿元和118亿元,2017年收入水平刚刚和2014年持平,并且近几年的支出结构并没有缩减,反而不断加大,更加扩大了市域财政的收支矛盾。虽然经过几年发展换挡期的经济结构调整,省市的经济正在复苏,但短期内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是市县财政面临的头等难题。

(五)改革任务不断加重,工作推进难度加大。近几年,财政每年都有几项新改革和新任务,相较以前变化非常大,比如预算管理改革、预决算公开、内控机制建设、PPP模式等等,公开化、透明化和法制化是总体趋势,财政工作任务的难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并且在市政府层面的决策中,财政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许多事情都需要财政决策或者财政拿出相关意见,但财政局限于部门角色及工作任务,对于全局性的工作把握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十九以后,财政工作面临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八、2018年财政工作思路和重点方向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初始之年,全市财政部门要积极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新精神、新目标、新要求,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保发展、保重点”的工作思路,兜底民生基本需求,大力推动转型升级,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推动地域均衡充分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晋中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一)推动财政收入合理增长,提升财政资金支出绩效

推动财政增长可持续化。综合考虑今明两年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全市中长期收入目标,细化收入任务及责任分工,在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数的基础上,确保2018年同比增长7%以上。科学划分市县收入计划,2018年收入计划在2017年实际完成数的基础上重新安排,保证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合理增长。继续实施挖潜增收,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责,完善联系协调机制,促进县级收入目标的实现。

强化支出进度考核。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提高支出执行到位率。加强支出到位检查,督促各县(区、市)及时拨付各类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严格执行市级财政支出进度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开展支出进度督查通报,总结完善上年度支出进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予以解决,切实保证全市支出进度。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者预计年内难以执行的资金,要及时收回调整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成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试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和职责分工。明确纳入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单位主体和资金主体。加强与税务、国土、住建、交通、公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财政内部分工协作,及时进行数据处理、编制报表、分析数据并撰写财务报告。帮助指导县(市、区)试编工作,确保试编工作顺利完成。

(二)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支持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发展。对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税收收入增量市级分成部分予以返还奖励。安排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专项资金,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考核奖励、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支持山西“农谷”建设。推动山西“农谷”发展,设立农谷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农谷”基础设施设计、项目建设和发展壮大。

支持市县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建立市对县税收增长奖励扶持机制,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县级上划市级税收增量部分给予奖励,调动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托产业扶持资金、产业投资资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创新服务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支持创新服务和人才强市战略。安排科技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能源革命重大专项、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转型发展能力。安排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政府购买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确保我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到位。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重要支柱产业。探索多渠道文化投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和传统企业转型资金等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安排旅游专项资金,在央视媒体、各大城市户外媒体、网络新媒体等多渠道、多层次,推广我市旅游形象及旅游产业,以及我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基础社会设施建设补助。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通过补助贷款贴息、奖励、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壮大,支持传统动能的提升和新动能培育。继续推进政策性担保、企业应急周转金等工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财政支持。通过资本金投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财政支持,切实提高我市融资担保行业服务水平。

(三)坚持“兜底线”思路,推动民生事业合理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新发展理念,保障民生支出的可持续性。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证民生支出占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制定和完善城乡低保管理的政策制度,大力支持就创业工作。改革公立医院补助方式,探索财政补助资金新机制。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均等化。

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保证现有扶贫资金投入不减,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保证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扶贫支出的规范化程度。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农村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清洁和美丽乡村建设。

支持建设美丽晋中。探索财政支持综改新路径,稳步增加污染治理投入,逐步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规模,支持“煤改气”实施,提高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比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对县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奖补机制,用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加大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加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PPP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建设。

强化民生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将资金到位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一项因素予以考虑,督促各部门和县(区、市)落实到位。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的挤占、挪用。

(四)持续推动财政改革,推动财政事业不断发展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