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政研究>详细内容

人才供给侧改革路径之产教融合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各地在吸引引进人才方面制定了众多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目的都是要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我市在实现人才强市战略过程中,也逐步制定完善了相关政策,着力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

要促进人才的发展,首先要大力投入保障人才的培养向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建立新时代的产业体系充分满足人才的需求,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只有将供给和需求形成闭环,建立完整的链条,才能使人才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深化产教融合便是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路径。

一、我市产教融合现状

根据《晋中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和《晋中市深化产教融合2019年行动计划》,市财政作为成员单位,主要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一是在“产”的方面,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结合;二是在“教”的方面,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拨款机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推进职业院校优质发展;三是在产教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障建设经费预算,加快晋中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由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出台的《晋中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办发〔2018〕39号)和《晋中市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办发〔2018〕40号),进一步规范了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方式。市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约3000万元,对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调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其中:根据《晋中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细则(试行)》,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购买高等院校等资源开展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市财政2019年下达科技专项资金265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其中:科技担保资金500万元、科技研发项目经费1099万元,科技研发投入奖励48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奖励380万元、专利补助60万元。

我市通过租赁、改建和市区协作等方式建成了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晋中市创新预孵化基地和榆次区科技孵化基地等一批科技孵化基地,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约800万元,为小微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根据《关于建立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立山西省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对于市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市财政按照不低于8000元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予以保障;对于市级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市财政按照不低于12000元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予以保障。

为推进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校建设,支持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市财政2019年安排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市级建设资金700万元。

(三)晋中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为2019年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项目,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并建设,共建共享。目前该项目立项、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并已进场施工。该项目总投资28.75亿元(不含征拆费用约4亿元等),市财政2019年下达项目征拆和前期费用共计5.19亿元。

二、产教深度融合探讨

职业教育的基础发展和质量提升,以及创新产业的平台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根基,但是想要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市场需求必须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需要在物理空间上建立和优化一批平台载体支撑。

一方面,要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政府、企业要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产教融合天然的跨界性决定了产教融合的平台化发展,要有效统筹城市承载平台、行业聚合平台与企业主体平台互联互通,为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与制度创新提供试验平台,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发展创造交汇点,为打造行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骨感神经网络。

今年以来,市财政安排预算700万元,专门用于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支持幼教、汽车等国家急需紧缺产业领域的学科建设,支撑夯实学科条件和人才基础,加强高需技术领域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创新要素交叉渗透、相互融合。学校和企业要积极创设条件,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实现联通,将实训基地建设成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载体,使建设成果多方受益。

产教融合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适当路径,也是迫切要求,“产”和“教”必须两条腿走路,均衡发展,相辅相成,失一不可。那么,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上,仍然要继续加大,由以前的保数量向保质量转变。在校企合作层面,要更进一步探索合作模式,以及财政资金引导扶持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的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