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政研究>详细内容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三农财政政策: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1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6 年以来,中央财政围绕“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支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一、支持补短板,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投入,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等重要指示精神,中央财政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2017 年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861 亿元,在 2016 年净增 200 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 200 亿元,在 2016 年增长 43.4%的基础上再增长 30.3%。

二是开展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将一部分财政涉农资金的配置权力,完全下放给处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贫困县,由贫困县根据脱贫攻坚需要,自主统筹使用,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意义重大。试点地区积极性很高,整合力度很大。从2017 年起,这项改革试点将推广到全部贫困县,并启动跟踪调研。

三是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财政对 2016- 2017 年搬迁贷款 2000 亿元给予 90%贴息。同时,督促地方强化资金监管,严格项目主体举债,避免市场主体的经营性风险由政府兜底。四是支持地方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所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帮助其培育稳定的增收来源。

二、支持调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一是支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关试点,促进农业生产“休养生息”。2016 年,支持在东北四省区和河北等 17 个省份启动实施“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试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引导牛羊饲养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开展耕地休耕试点,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在河北、湖南、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区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2017 年继续扩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范围。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带动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开展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经国务院批准,取消东北四省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实施意见》,中央财政按照 170 元 / 亩的补贴标准,安排补贴资金 378 亿元。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使市场价格更好引导农民安排生产结构。

三是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6 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404 亿元,同比增长 4.2%。通过提高投入标准、突出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的保费补贴比例,增强应对风险能力。

三、支持转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经国务院同意,从 2016 年起,支持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促进“草原增绿”。新政策取消了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并适当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同时,在半农、半牧区实行一揽子政策,放权于地方统筹开展草原保护建设。

二是支持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促进“耕地还绿”。在印发《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的基础上,做好各地基本农田保有量调整方案的批复工作。2016- 2017 年,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 2740 万亩。支持扩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范围,提高天保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试点,大力促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促进“土地转绿”。

四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7 年,按照中央支持、地方为主、市场运营的原则,中央财政选择部分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重点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

四、大力促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2017 年,中央财政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为蓝本,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 1 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围绕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采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方式,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

二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是贯彻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重点研究解决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今后一段时期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基础上,以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好以下重大关系,把握好工作的度。

一是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这个总基调不仅是 2017 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总基调,也是我国“三农”工作的总基调、总要求,同时也是方法论,是我们抓好经济工作和“三农”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根本遵循。“稳”是基础,就是要稳住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这是主基调,更是大局。“进”是目的,就是以稳为前提,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需求,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要削弱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而是该增加的投入还得继续增加,但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要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预期,通过支持农村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使政府的扶持更有效率,更好弥补市场功能不足。

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新形势下,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通过适当进口农产品满足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现有农业资源禀赋下的合理选择。但同时要看到,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国农业贸易开放程度高,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仅为 15.2%,不到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 62%的 1/4。一些发达国家对某些特定农产品的关税保护水平更是高得惊人。在这种背景下,要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妥善解决好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高成本等难题,必须苦练内功,加快改革,着力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赢得生存发展空间。

四是处理好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的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不能忽视小农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因此,财政支农政策的基本面必须照顾到大多数的普通农户,不能人为垒大户、造盆景,更不能把普通农户挤出去,要让普通农户也能参与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