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政研究>详细内容

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4 浏览次数: 【字体:

1、厘清政府边界,建立结果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当前政府力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其指导理论应确定为新绩效预算管理理论。一是较旧绩效预算管理理论来说,预算的绩效目标应主推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产出指标应由相关专家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给出意见,属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同时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财政资金的投入还要考虑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社会效果,而不单是技术上的单位成本与性价比等。二是有关过程监督部分,预算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上。即重点是设定目标达成率与执行过程的经济性、有效性与效益性,给预算执行主体足够的灵活运用预算的空间,防止预算绩效目标无法顺利实现。三是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把绩效评价重心放在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的达成程度上。

2、加大信息公开,促进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而这又完全依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如果评价结果不能应用于预算管理实践,则失去了进行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当前绩效评价工作得不到重视,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及应用不充分,既与问责不力有关,也与预算执行部门影响有关,核心的根源还是信息不够公开、社会参与管理不足。如果社会能有效参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则责任问题与利益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社会不能有效参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直接表现就是预算全过程的公开度不足。要引入人大机构参与绩效管理,通过人大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监督工作,可以促进人大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督重点由规范使用向提高绩效转型。

3、构建信息系统,实现绩效管理全过程透明可控。没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难以高效率高质量做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是通过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编制部门预算“无缝对接”。二是通过绩效运行监控信息系统,实时掌握绩效目标进展、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情况及绩效目标偏离程度和原因、绩效目标如何调整等情况。三是通过绩效评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比对项目历年数据值,分析项目各项指标值,设置评价指标,从而科学完整准确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项目个性指标库及评价资料的归档。四是通过结果应用信息系统,完整反映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并以此将项目评价结果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构建绩效管理新体系,实现绩效管理立体推进。绩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单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难于推进,要形成政府领导、人大监督,财政、审计、部门三驾马车,齐抓共管新体系。政府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要加强领导 ;人大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参与;财政要发挥组织、协调、部署、重点绩效评价职能,审计要发挥审计功能,审计预算部门推动绩效管理情况,预算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本部门、本系统绩效管理工作。

5、拟定绩效问责细则,实现绩效管理全面铺开。绩效管理要从根本上得到重视,得到推进,最重要还是依法推进。要制定更为详细、易操作的绩效问责细则,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管理新局面。

 

(摘自《中国财政》2017年第17期,万新全 邓勤《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