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政研究>详细内容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7 浏览次数: 【字体:

马永庆

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物质保证。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市提出全面挺进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全面”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和发展实体经济至关重要。为全面了解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委针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整体态势,我市积极采取措施,突出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其中,实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业企业向好态势稳固,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5.7%)和当月增速(7%),均再创今年以来新高;10月当月增速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非煤产业持续提速增长,1-10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同比增长8.4%,占比43.8%,快于全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1.4%。

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连续三个月正增长,10月当月达到9.9亿度,同比增长9%;1-10月累计84.8亿度,同比下降1.1%,比1-9月收窄1.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九大重点行业“八增一降”,其中冶金、医药、机械、非金属、炼焦、食品、煤炭、化工行业分别增长26.8%、21.2%、10.2%、8.1%、6.4%、4.5%、3.8%和3.8%,电力行业下降6.7%。与前三季度相比,化工行业由负转正,医药行业提升4.4个百分点,焦化行业提升3.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均有所回落。10月当月,食品、电力行业略有下降,其余行业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特别是化工行业受企业复产带动,同比增长63.4%,焦化行业增长迅速,同比增长36.1%。从拉动增长情况看,煤炭、冶金、医药、机械四个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8%。

从主要工业品看,2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1增9降”,增速较快的有棉纺织设备增长47.5%,中成药增长32.5%,铁合金增长22%,洗精煤增长13.4%,降幅较大的有原煤下降15.8%,合成氨下降13%,白酒下降24.9%,水泥下降46.8%。工业主导产品价格大幅回升,截止10月底我市焦煤平均售价1013元/吨、动力煤(5500大卡)平均售价535元/吨,环比分别增长58%、23%,同比增长238%、138%,较年初增长259%、122%。据部分企业反映,主焦煤价格已达到同期三倍左右,原煤、精煤、焦炭达到同期两倍左右。粗钢出厂价格1803元/吨,较上月下跌57元/吨,已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受煤、焦等主要大宗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影响,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1.5亿元,同比下降0.9%,累计降幅较1-8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呈逐月收窄态势;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净亏损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8.6亿元,降幅明显收窄;亏损企业亏损额51.1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较1-8月增加3.5个百分点。整体效益呈明显好转的态势,煤炭、焦炭、冶金等亏损严重行业重点企业已基本停亏,但受我市企业规模限制,整体扭亏速度较全省略慢。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宏观经济运行进入新的换挡期和调整期,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是煤炭去产能减量化生产影响仍将存在,虽然近期国家对煤炭限产政策有所调整,但总体看煤炭产量仍将持续下跌。二是工业投资仍然不足,面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全市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明显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十余个百分点。三是随着延长先进产能煤矿的释放期限、鼓励签订中长期电煤购销合同、增加铁路煤炭运量等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和高位运行的一些针对性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显效,已经开始对煤炭市场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四是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但是占比还不高,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但农产品加工产业层次较低

近年来,按照“抓点、连线、成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实施路径,通过大力实施粮食、蔬菜、果业、养殖、休闲农业五大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十个一”(一个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一个10万亩种植业示范基地、一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一个农民合作联社示范社、一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一个现代农业改革发展试点村、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一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重点工程和“四个一批”(一批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项目、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项目、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1-9月,全市经济作物增加35.1万亩,同比增长54.3%;饲料作物增加3万亩,同比增长105%;粮食作物减少14万亩,粮食总产17亿公斤,但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4亿公斤),其中小麦收获面积9.5万亩,总产2782.8万公斤;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7万亩,产量44亿公斤(其中当月产量4亿公斤),同比增长2.6%,完成目标任务的76%;全市水果总产量2亿公斤(其中当月产量8千万公斤),略高于常年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32.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落实现代农业项目113个,计划总投资52亿元;截至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

但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多数处在初加工阶段,甚至只是简单的选捡包装,产业链相对较短,虽然平川地区已形成酒、醋、牛肉等成熟行业企业,但是产业比较单一。同时,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精深加工能力低,经济带动能力有限,产品主要市场有限,多依赖市域市场内,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三)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带动关联行业能力不强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开发进程加快,我市的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景区数量迅速增加,旅游资源等级不断提升,旅游经济快速发展。1-10月,我市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5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5%,旅游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27.8%。但由于我市旅游业总体仍存在观光旅游阶段,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深度开发不足、产品体系不完善,对文化、商贸、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比较有限。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我市实体经济仍面临内部矛盾交织,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的压力,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要素制约影响加大。一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由于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市场低迷,企业销售、盈利能力越来越低,资金回笼缓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银行为减小贷款风险,逐步提高贷款门槛,从而造成银行“惜贷”企业“难贷”。部分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和运营,转而从非正常融资渠道寻求高利率资金。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和资金风险。二是土地制约,用地困难。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用地要求提高,使部分初创企业望而却步,甚至一些招商引资项目也被挡在了门外。三是人才紧缺,用工困难。在经济新常态下,大部分传统企业亟需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也需进一步壮大规模。但是市场上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甚至是熟练工都比较紧俏,加上我市作为中部地级市,在收入、政策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吸引外人才、招工的能力有限,导致用工紧张、人才紧缺。

(二)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等传统产业仍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仍较单一,对煤焦的行业依赖性较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转型升级缓慢、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市场不振,经营困难,企业自顾不暇,没能力和精力进行技改、转产、转型,形成“市场好时不愿改、市场差时无力改”。同时,之前房地产等一些高利润行业的示范和吸引,弱化了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意愿。一些本为设备投入、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上投资转投这些高利润产业。

三、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创新思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着力在完善发展支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对重大项目、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特别是投资规模大的重大产业项目,要优先保障要素资源,特别是土地规划、建设指标和环境容量。同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重要要素需求。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发挥新兴产业培育基金和重大项目建设担保基金的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金融扶持力度,遵照优先、从快的原则,努力解决好项目融资问题;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探索施行“飞地经济”模式,引导各县(区、市)将引进的主导产业以外项目,根据全市主导产业规划布局,跨县(区、市)落户飞地经济工业园,破解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问题,促进项目向优势产业区域集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企业管理、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同时借助职业技术学校、高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针对性开展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为企业提供各级各类人员。

(二)加强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依托产业优势,提质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加快工业新型化进程,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有园区的整合提升,充分发挥园区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优化传统产业。按照“六大标准”提升建设矿井标准化水平。坚持采掘机械化、控制自动化、监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有机融合。推进建设平安型矿山、效益型矿山、科技型矿山、数字型矿山、生态型矿山。依托阳煤集团晋东煤电化产业园区、寿阳煤电化产业园区,推进阳煤集团寿阳乙二醇,阳煤昔阳烧碱、聚氯乙烯等项目建设。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推进玛钢行业技术进步和联合重组,加快提升玛钢行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努力实现由产品名牌向区域性战略品牌转变,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玛钢产业制造基地。以建设艺术玻璃“百亿产业集群”为总目标,走好机制线、品牌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贸工游一体化四条路子,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力提升艺术玻璃产业整体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做大做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做精做优纺机、液压、专用车及配件等优势制造业,逐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优势装备制造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甲醇汽车)产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吉利、北达等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整车和加电站生产,努力提升我市电动汽车、甲醇汽车产业化规模和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企业活力。

。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高效便民”的原则和“县级点菜、市级端菜”的方式,市级除保留跨行政区域、需要进行统筹的审批事项外,其余审批事项积极创造条件下放县区执行,实现市、县区审批同权。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规范市县政务大厅,统一场所建设、机构设置、人员入驻,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受理制度,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引深延伸流程再造,努力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积极编制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严禁将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全面严格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积极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五证合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探索试行更加灵活的登记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作者单位:晋中市财政局)